解转化之困,促产业之路

文章来源:中科智汇工场  |  发布时间:2023-09-06  


      【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技术经理人已成为科技转化的推动者、企业发展的驱动者、产业升级的引领者。他们以行业化的眼光和精湛的技术能力,勇敢地踏上产业化的“第一公里”,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他们不仅负责企业的技术战略规划和实施,还担任着领导团队、解决技术难题、推动创新等多重角色。


      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空洞、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空气污染……随着人类工业化不断推进,极端气候频发,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改善能源结构成为当务之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实验室内,由潘利生老师带队的科研人员正积极投身这项实践:为未来能源体系实现“电力零碳化、燃料零碳化”的革命性变化努力着。
      在9月的一个午后,中科智汇工场技术经理人团队有幸拜访了这群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的人。据“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公布的数据显示,“储能与多能融合技术”是面向2060年布局具体实施的18项重点任务之一。为推进重点行业低碳技术综合示范,支撑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潘利生老师团队从CO2跨临界热力循环综合储能技术、到CO2跨临界动力循环发电技术、再到CO2跨临界冷热耦合联共技术结合应用到“冷热电可控一体化能源站”,实现将剩余电网中多余的电能转变成冷能和热能储存起来,然后再将它们产生的电能共享给用户。无论是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还是改进产品性能、迭代生产技术,一切都以用户端的实际需求为源头,实现科研产品的终端应用。

      为真正实现科技服务资源的垂直整合、跨界融合,提供一体化的全链条服务,中科智汇工场技术经理人团队深入研发团队科研项目。本着“解难题、推创新、搭平台、促生态”的服务宗旨,了解研发团队现在面临的困惑及需求,结合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服务经验及产业链上下游和金融投资等多方资源,从政策环境、基础架构、转移通道、支撑保障等方面为其系统布局。基于潘利生老师团队研发产品的未来发展规划,可以开展“研发”在北京、“加工”在京外的双区联动模式,结合当地政策措施的“组合拳”,为其团队定制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速路”。

      通过这次短暂的接触,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将共同致力于推动新能源的发展,把握新机遇、共创新未来、谱写新篇章。

推荐资讯

2024-12-10

智汇行动·概念验证创新大赛年度总决赛成功举办

为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打造适合科研院所的概念验证体系,由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与中科智汇工场承办的“智汇行动•...

2024-09-12

2024服贸会开幕,沉浸式打卡中科智汇工场

引导语:一场科技与创新的盛会秉承“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的2024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服贸会重点展示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科研成果、技术应用,吸引了来...

关于我们

中科智汇工场是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旗下的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服务平台。经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二十余年的创新积累,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独特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服务体系,打造了CAS 概念验证计划、“智汇”科技问诊及“智汇”科创平台等一系列科技服务产品,为实现“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四链融合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传统产业科技赋能、地方经济绿色发展作出新贡献。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建材城中路27号N1


联系电话:010-83458881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