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新闻中心 /
  • 产业观察 | 人形机器人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典型企业

产业观察 | 人形机器人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典型企业

文章来源:中科智汇工场  |  发布时间:2024-04-03  


      定义:人形机器人是指模仿人的形态和行为而设计制造的机器人,包括头、躯干和四肢,使用双足行走,用多指手执行各种操作,并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决策智能。
      特点:人形机器人指形状及尺寸与人体相似,能够模仿人类运动、表情、互动及动作的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分为“仿人”、“类人”、“真人”三个阶段,当前处于“仿人”走向“类人”阶段。从应用场景来看,在仿人阶段,机器人为人类提供协助,应用于导览、表演、教育、科研等场景的服务性作业,机器人具备基本的运动与控制服务,AI能力弱,例如送餐机器人、春晚上的跳舞机器人。在类人阶段,机器人需要在物流、工厂制造、危险环境作业及护理等方面,面对更加复杂的场景,因此需要更强的运动控制以及AI能力。

来源:优必选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可分为上游零部件和软件系统开发、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和销售。


来源:《2022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长城证券

      产业链上游:硬件方面,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四大核心零部件,相关技术发展水平较大程度影响人形机器人的机械性能。软件方面,软件系统开发依赖于仿真软件,其专利壁垒高,技术发展对数据积累要求高,目前国外机器人“四大家族”均有自己运营的仿真软件。
      产业链中游: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国外代表公司:特斯拉、波士顿动力、戴森等;国内代表公司:小米、优必选、智元机器人、达闼、傅利叶智能、宇树科技、小鹏汽车等。
      产业链下游:可分为三大类应用场景。(1)导览、表演、教育、科研等场景,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目前已基本实现商业化。2)物流、工厂制造、危险环境作业及护理等场景,目前正逐步实现商业化。3)人形机器人走入家庭,充当家庭保姆与情感陪伴者,对人形机器人的智能程度提出较高要求,商业化落地的难度相对较大。

   (一)中国已是全球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

      从有效技术专利情况来看,我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竞争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网研究院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31日,我国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为3110件,居全球第一;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为6618件,也居全球第一。从机构专利情况来看,全球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最多的前十位申请主体中,中国优必选科技、达闼和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并列)分别居全球第一、第九和第十位;此外,日本有5家主体进入前十,韩国和美国各有一家主体进入前十。

   (二)国内人形机器人尚处于早期阶段

      实现人形机器人数据闭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发布产品、工厂场景应用、消费级场景应用,而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主要处于发布产品阶段,且未完成行走测试。发布产品阶段需要完成人形机器人产品的理论验证,主要包括行走测试、接入第三方大模型数据、执行特定的任务(如分拣任务),而国内人形机器人主要处在刚发布产品,并未完成行走测试、接入第三方数据和执行任务。

   (三)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硬件发展稍快于软件

      部分产品已量产,产业化发展可期。目前人形机器人软硬件技术研发均取得显著成果,硬件发展稍快于软件,优必选、Agility Robotics等企业已实现小批量应用。大部分已发布的产品聚焦于机械结构上的“仿人形”,这类产品具备比较优异的运动性能。

   (四)智能化决定渗透率上限,成本决定下限

      人形机器人是最通用的“AI+机器人”产品,其最核心的竞争力为“数据闭环”。其研发环节主要包括应用场景需求分析、机械结构设计、运动控制算法、自动驾驶算法、AI大模型、数据训练。而研发过程当中,需要将虚拟场景的仿真和真实场景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模型能力、精度和研发效率,此为“AI+机器人”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
      人形机器人成本决定渗透率下限,降低硬件成本是未来发展趋势。全球顶级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以及本田ASIMO机器人价格昂贵,虽然研发时间较长,但实际应用场景不多。从特斯拉发发布会来看,特斯拉Tesla Bot未来量产成本不超过2.5万美元/台,寻找更高性价比解决方案是行业趋势。

   (一)具身智能时代开启, AI大模型驱动人形机器人新未来

      ChatGPT带动大模型成为热点,AI大模型+机器人也再度引发了机器人产业的新一轮热潮。大模型在机器人任务中主要扮演了推理决策的角色,将人类给出的自然语言指令拆解为机器人可执行的步骤。多模态的大模型补全了机器人核心的推理决策能力,被视为是机器人走向通用之路的关键。
      人形机器人作为通用机器人的代表和具身智能的优秀载体,一方面正在受益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以“具身智能”成为AI与物理世界的接口,和下一代通用人工智能的终端平台。

   (二)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尚处于早期阶段,未来全球万亿蓝海市场可期

      美国/欧洲/亚洲市场未来三年的人形机器人渗透率分别可达16%/12%/8%,结合主要户数情况,总需求台数可达7000万,总市场规模达到万亿级空间。商业场景下医疗份额最高、物流增速最快,个人/家庭场景具备强增长潜力。从市场空间看,在技术得到革命性突破的理想情况下,人形机器人2025-2035年销量CAGR可达94%。2035年市场规模达1540亿美元。从劳动力替代角度来看,人形机器人将逐步实现从B端至C端的量产推广。

   (三)人形机器人产业将带动产业链多方厂商发展,AI成为关键点

      人形机器人多自由度需求将带动伺服系统、减速器等核心部件迎来新增长点。人形机器人与智能车将共享部分产业链体系,自动驾驶传感器厂商、机器视觉厂商等将不断入局赛道。AI 决定人形机器人智能化上限,机器视觉和智能语音成为关键。

   (四)相对通用化的技术路线可能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未来人形机器人将以标准形态为主线渗透到各个行业,行业布局向“一大多小”发展,基本向头部集中,形成以专项技术为核心,头部企业为主体的生态合作系统。

   (五)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价值有望从制造走向运营

      当人形机器人突破投资回报期与客户回报期的奇点后,人形机器人有望真正意义上重塑生产力范式,产业价值核心或从制造转向运营。类比智能驾驶产业,智能驾驶初期阶段(L0-L2)产业价值核心在于制造端,而智能驾驶接近成熟之后(L3-L5),产业价值核心会转向运营端,如RoboTaxi等。

      从市场竞争看,各类科技玩家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自2021年起,特斯拉、波士顿动力、本田、Engineered Arts等海外企业纷纷发布了人形机器人产品或其迭代产品;国内企业优必选、小米等亦逐步进行产品首发及更新;相应的诸多相关零部件企业亦准备进入机器人领域布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瞄准人形机器人赛道,开展相关的研究计划及产品落地。
      专业厂商:波士顿动力、Engineered Arts、优必选、乐聚机器人、钢铁侠科技、伟景机器人等。相对而言,国外的厂商较早开启人形机器人产品研发,国内厂商普遍较年轻。但无论是上世纪创立的国外厂商,还是本世纪创立的国内厂商,都在技术沉淀、经验积累和市场地位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跨界玩家:特斯拉、宝马、奔驰、小鹏、蔚来、丰田、小米、三星、海尔、戴森等。作为机器人产业链下游终端,车企、手机、家电等企业对机器人本就是刚需。这类跨界玩家研发人形机器人天然自带诸多优势。以车企为例,一方面,人形机器人研发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良性且强大的资金链。若车企发展稳健,则能够为人形机器人研发提供大量且长期稳定的资金,以供技术研发不断试错与改进。
      初创型公司:Figure AI、Sanctuary AI、Apptronik、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星动纪元、追觅科技、银河通用机器人、开普勒机器人、熵洛智能、傅利叶智能、逐际动力、MagicLab、1X Technologies、Agility Robotics、加速进化等。人形机器人初创型公司又可以分为两类:院校及研究所孵化出身、科技巨头企业出身。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初创型公司在创新能力和吸金能力上普遍存在优势。依靠院校或研究所中的科研成果孵化创业,一方面自带相对先进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新鲜血液”在创新研发上相对更加敢于尝试,敢于质疑以往的传统技术路线及方案。且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了前人的铺路,初创型企业可以借鉴的试错范本更多,减少了走弯路的可能性。
      算法算力软件公司:科大讯飞、达闼机器人、洛必德等。由算力算法软件企业来完成人形机器人研发,能够有更大的智能化想象空间。但同时这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场“软跨硬”的考验,既要将算力算法软件优势应用于研发中,又要拓展硬件研发的能力。
      机器人研发派:大象机器人、遨博、福德机器人、博实股份、均普智能等。当前已有不少工业机器人本体研发企业,以及有大量工业机器人应用经验的集成商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这类“原生”机器人研发派具备多年的研发经验,以及成功的产线实际应用案例,在人形机器人研发及应用方面都有可参考及复制的经验。

人形机器人典型企业及产品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来源:中科智汇工场 产业促进中心    编辑:卢晔    审核:娄雪松


推荐资讯

2024-09-12

2024服贸会开幕,沉浸式打卡中科智汇工场

引导语:一场科技与创新的盛会秉承“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的2024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服贸会重点展示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科研成果、技术应用,吸引了来...

2024-02-22

“新春第一会”里的高频词,中科智汇工场约您来解读

东方风来满眼春。龙年春节假期后,全国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等,划重点、亮目标,释放出稳经济促发展的新信号。 海淀区在2024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

2023-07-10

群英荟萃!院士专家走进抚州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谢龙龙)为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7月10日,“智汇•东乡”院士专家东乡行活动举行,共有院士专家、企业家等约1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

关于我们

中科智汇工场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旗下的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服务平台,通过科技企业成长陪伴计划,推出CAS概念验证计划、垂直产业加速器、中科营商大脑、技术经理合伙人计划、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金融、商学培训等科技服务项目,聚焦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致力于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高地。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建材城中路27号N1


联系电话:010-83458881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